今年9月份上海黄浦区宣布,全区约100名教师将从本学期开始交流轮岗,入选教师原则上将流动至所在教育集团内的薄弱学校。流动教师将在课堂教学、教育科研等方面进行带教,轮岗流动期限为三年。
媒体乐观地认为,这一举措将破解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的问题,从而打破学区房“不跌的神话”,刹住学区房炒作的风气。但在笔者看来,这一举措能部分调整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不假,但对学区房的价格调整几乎不可能起到太多作用。
01. 教师轮岗的目的与局限
从近年来各地的教师轮岗情况看,这一制度仍在探索中,其中的利弊评价也见仁见智。上海的教师轮岗不是最早的,去年,北京、深圳、广州等一线城市就宣布实施教师轮岗制度。除了北上广深这样的一些城市,包括江苏、江西、湖南等地区也都已经开始大面积推广教师轮岗。
从初衷来看,教师轮岗制度旨在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分布,打破在教师使用方面的单位所有制和地区所有制,鼓励教师从城市到农村、从强校到薄弱学校任教。
但从实际情况来看,北京目前的轮岗是在同一行政区内,主要是各教育集团内部的轮岗,上海也只是强调跨学校、跨学区流动。要实现优质教师资源从城市到农村、从强校到薄弱学校任教的目的并不容易。
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直面:
首先,几乎所有的轮岗,名师都不会参与。作为优质教育资源的核心,名师很少会参与轮岗,一方面是原有学校不会放,另一方面,轮岗对名师来说没有动力——因为目前对轮岗教师的激励,除了绩效补贴,就是优先评职称的优势,而这两方面对名师来说都已经没有吸引力。其次,轮岗也没有办法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。从目前各地发布的教师轮岗政策来看,一般轮岗期是2~3年,也就是说,轮岗时间结束之后,基本上教师会回到原来学校。优质教师留不下来是一个难题。
再者,教师轮岗到底是要达到教育资源均衡化的目的,还是为了“消灭名校”?这两个选择不同,将根本性地决定学区房的意义。如果认为教师是学校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资源,如果教师100%轮岗能切实落实,义务教育资源的根本性均衡将有望实现,这也将让“名校”消失,“学区房”也将成为历史。如果认为,教师轮岗无法“消灭名校”,那么学区房的价值也将一直存在。
02. 学区房会被终结吗?
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振华在一个公开论坛上曾指出,学区房问题导致了富人阶级更容易得到更好的教育,一个解决办法是同一区域内采取教师轮岗制,这样教育资源将会得到更加均衡的分布。
我们先来了解学区房的产生机制。在划片就近入学的机制下,学生要到某个学校就读,就必须在该学校所在的学区拥有房产。可见,就近入学的关键在于,把房产与学校通过学区绑定,拥有学区之内的房产才有入学的资格,即按房产分配入学资格。在这种情况下,所有的公立学校都有了学区,区别则在于,这个学区是名校光环笼罩下的优质学区,还是普通学区。
03. 要“均衡化”还是“优质化”?
说到教师轮岗,几乎所有人都要说这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“均衡化”。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接受媒体采访时说,教育内卷化的症结就在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重重阻碍,归根结底就是学校被分成了三六九等,而教师流动是当前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关键措施。
只是现实是,如果着眼于通过轮岗来将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,那么很可惜,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在中西部省份,优质的教育资源都是数量有限的,将教师平均下去,很难对普通学校有本质的改变。换句话说,终结名校的唯一方法,不是消灭名校,而是让更多的普通学校成为名校。
这就需要让更多的普通教师成为名师,如果更多的学校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、管理模式,从而让更多的普通学校成为名校,我们达到的效果是不是一样呢?
04. 零和博弈
现在教育内卷这么严重,其中有很大原因是,今天的教育虽然实现了义务教育,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,却不是教育的平等化。举一个例子,我们此前一直在聊的普职分流问题,即使是中国最富裕的江浙地区,也有近一半的初中生上不了普通高中,也就无法进入普通大学,基本等于限制了人的阶层流动。
从现实看,学区房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,使得看似平等的义务教育由于高价学区房的存在变得不平等起来。但根本原因不是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,而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问题。
国家需要加大的教育投入,培育更多的优质师资,拓宽教育上升通道,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中去。
网站地图 苏州通诺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08-2021 苏ICP备2021049911号